(1)孩子是一定要教育的,做家長(父母)的,必須要守住教育的陣地,不能放任自流,甚至不能有思想松懈的時候。
“孩子不管是調皮,活潑,安靜,成熟,都不應該干預他的自身發展,而作為父母的就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愛就好了”——其實,干預也分為積極干預和消*干預兩種。給孩子足夠的愛,從本質上說,這不就是一種“積極的干預”嗎?
多年前我在看《劉少奇傳記》這本書時,讀到一句話,至今記憶猶新。劉**說,“孩子一是要管,二是要放?!边@兩個字合在一起,可以說構成了教育的主要內涵。但管哪些方面、如何管,放哪些方面、如何放,卻考驗著每位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藝術。
(2)“如何教育不聽話的孩子”,這里的關鍵詞是“不聽話”,初看到這個問題,我的心里竟有些別樣的滋味。不由得暗自思忖:難道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聽話的孩子嗎?聽誰的話?父母、老師,還是孩子自己?
(3)面對孩子表現出的“不聽父母的話”的行為,倒有幾個具體的解決方法(或思路):
A.先從內心反省一下自己:作為教育者,我所強調的一定適合孩子嗎?適合孩子所處的現階段嗎?也就是說,我對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、合不合情?這個規則本身是否合適,需不需要調整?
B.與孩子坐下來做一次平等的、真誠的溝通,從事件和感受說起。比如,如果孩子反復不按時回家,不遵守和父母之間的約定,就可以說:“當我對你說了幾次……,我真的既傷心又憤怒,因為我看重你有沒有守時的品質?!?/p>
C.公開你的界線:
讓孩子為自己不負責任、不恰當的行為承擔后果,這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手段,比單純的言語教育或說教要有用得多。比如,孩子在學習上不肯進行基本程度的努力,那就可以考慮停止她的一切娛樂活動。
D.如果孩子經常性地不聽父母的教導,我們就要想想:是不是親子關系的感情基礎出了問題?就要著力先去修復關系,再尋找機會進行教育。所謂“親其師,信其道”,同樣,對于孩子和父母來說,“親其親,信其教”。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:孩子如果不怎么聽父母的教導的話,那大概說明——我們對孩子的影響力及教育藝術有限,才導致難以對孩子產生正面的、積極的、有力的影響。也就是說,問題的根源其實出在我們自己身上。俗話說,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”!
(4)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“不聽話”未必就不好,它其實也是一種可供利用的教育資源。尤其是在班級或學校的大群體中,總有那么一些調皮搗蛋的孩子,大概就屬于這種“不聽話”的。說好聽點,他們身上有一種桀驁不馴的性格。碰到這種孩子,可以先對其表達欣賞(因為他們在大人那里聽到的負面評價太多了,太缺少來自大人的贊賞了),然后再委以一些任務,培養他的責任心和**能力。
從心理角度剖析,這類孩子往往太缺少被肯定,他們的“不聽話”背后的深層原因,其實是想證明自己、尋求自我認同。
(5)我認為,包括題主在內的許多父母們,可能還停留在要培養“聽話的孩子”的目標層次上,這是值得反觀的一種教育觀念。
服從性、順從的品質固然要培養,但不可過于強調。如果一個孩子過于聽話,這里面是有很大隱患的。他可能會變得缺少主見、膽怯,到了青春期時,可能連叛逆的行為都不曾有,而成年后,就會難以和原生家庭分離,并真正獨立起來。那樣的話,將會影響他未來生活的獨立和人格的獨立。
就我個人來說,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尊重父母的教導,認真吸收、細心辨別之,這樣就足夠或很好了;我并不指望她(他)聽我的話。
鄭州思圖勵志教育學校是一家正規青少年叛逆特訓管教、專業叛逆青少年教育、教育叛逆孩子、問題少年管教、教育不聽話孩子學校。全封閉式管理,半軍事化教學,學校面向全國常年招生。
產品推薦